今年以来,泸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烈士褒扬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奋进姿态,通过实施烈士纪念设施日常管护有力度、烈士精神宣传弘扬有深度、烈属关心关爱有温度“三力协同”工作机制,奋力推动烈士褒扬工作提质增效,让英烈精神永放光芒。
一、日常管护有力度,构建全周期守护体系
一是建立 “一设施一档案”标准化管理制度。精心编制《泸州市烈士纪念设施管护手册》,每一处烈士纪念设施建立专属档案,详细记录基本信息、管护情况等信息,让管护主体、管护标准、管护责任一目了然,形成了 “主体明确、标准统一、责任到人”的烈士纪念设施管护责任体系。二是建立“实时监控+日常巡查+专项督查”三位一体管护机制。充分运用科技手段为日常管护工作赋能,全市7个烈士陵园和29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全覆盖。强化横向部门协同和纵向上下联动,进一步明确管护责任分工,落实管护责任单位日常巡查,检察、宣传、文旅等多部门联合专项督查工作机制,推动“人防+技防”齐发力,筑牢烈士纪念设施管护屏障。三是建立“多维度”管护体系。将日常管护与重点管护相结合,实行烈士陵园每天巡查、每周专项检查和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每周网络巡查、每月专项检查的日常管护机制,以及在极端天气、重要时间节点、重点整改项目等情况下的重点管护机制,推动烈士纪念设施管护工作高效化、科学化运行,切实维护烈士纪念设施的庄严、肃穆与完整。
二、精神弘扬有深度,打造沉浸式教育矩阵
一是编印《泸州烈士英名录》,构建精神谱系数据库。组织党史专家团队开展为期两年的专项调研,通过地方志查询、烈士陵园实地考证、烈士家属口述史采集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整理2788位泸州烈士信息,为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撑。二是打造红色微党课,构建多维传播矩阵。主动对接党校开展现场教学点共建工作,全市3处烈士陵园成功申报为党校现场教学点,为党员教育培训提供了新的红色教育阵地。深入挖掘整理龙厚生、曾润百、向前进、陈策等烈士事迹,结合烈士档案、家书、图片等材料,录制“泸州英烈”系列节目12期,在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官网等多渠道播出,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情怀。三是开展烈士事迹“五进”活动,构建全域育人格局。以红色微党课为基础,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开展了“开学第一课”“红色盖碗茶”“英烈事迹进军营”等系列活动8场次,让英烈事迹滋养全域,全方位、多层次育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
三、烈属关爱有温度,织密精准化服务网络
一是建立联系台账,精准定位需求。结合办好“退役军人最期盼的10件事”活动,深入社区、乡村,通过走访、查阅档案,细致核实烈属信息,建立详细联系台账。编制《泸州市烈士遗属常态化联系登记本》,建立烈属“一人一档 ”动态数据库,常态化开展烈属联系工作,实时掌握烈属动态,为日常关怀与特殊需求的对接提供支撑,确保关爱服务无遗漏。二是落实优待政策,保障生活质量。持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社区讲座、线上推送等多种渠道,让每一位烈属清晰知晓自身权益,确保政策“应享尽享”。全力开展优待证赋能,让烈属充分享受医疗、住房、教育等各类优待服务,截止目前,全市开通免费公交、景点免票等优待事项18项,各项优抚待遇均按时足额发放。三是强化困难帮扶,传递温暖力量。以常态化联系烈属工作为契机,实时收集烈属困难需求,定制个性化帮扶方案,实施医疗优先、住房保障、教育关怀等 12 项暖心举措,构建“物质保障 + 精神慰藉 + 权益维护”全周期关爱体系,今年以来,共帮助21位烈属化解各类困难需求29项,以务实的举措让广大烈属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