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关于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功能的实施意见》,依托市烈士陵园红色教育资源,以校地共建为抓手,创新构建“资源共融、人才共育、品牌共创”青少年红色教育机制,不断推动全市青少年红色教育取得实效。
搭建工作平台,凝聚工作合力。将校地共建纳入退役军人事务年度重点工作,联合宣传、教育部门实施“红色教育进校园”行动。聚焦发挥烈士纪念设施铸魂育人作用,指导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与绵阳市实验小学、石塘小学、三江实验学校等签订《校地红色教育协同共建协议》,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烈士褒扬工作重要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纳入校园课程体系,筑牢青少年爱党爱国思想根基。2024年以来,开展“开学第一课”“英烈故事诵读”等主题活动13场,覆盖师生2000余人次。
健全培育体系,锻造过硬队伍。建立“岗前培训—实践考核—持证上岗”全流程标准化机制,今年以来分4批次完成石塘小学(21人)、实验小学(32人)、三江实验学校(30人)专业培训,累计培养“红领巾讲解员”83名。创新实施“年度双评”制度(学校德育考评+烈保中心实践考评),为2024年度12名“最佳红领巾讲解员”、18名“优秀红领巾讲解员”颁发荣誉证书,并向2025年度新聘人员发放聘书,形成“培训-实践-激励”闭环链条。
深化品牌建设,彰显教育实效。打造“戎耀科技城·红色传承”特色品牌,依托绵阳市烈士陵园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红领巾讲解员”开展常态化义务讲解,2024年累计接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参观团体60余批次,服务群众5000余人次。创新开展“以红领巾之名致敬英烈”系列主题活动,深入社区、企业、军营等地开展红色宣讲活动 20 余次,相关情况被省厅2024年办好“退役军人最期盼的10件事”典型案例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