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深入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以“建、管、用”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成功探索出一条退役军人人事档案全链条服务新路径,有效赋能全市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通过高标准建设阵地、高水平规范流程、高效率盘活资源,全面实现了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便捷化、利用高效化。
高标准“建”,筑牢规范管理“主阵地”
“太高效了,非常感谢高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我刚刚来到2分钟就找到了我缺失的档案。”高县退役军人孙秋喜激动的说到。这是高县退役军人人事档案室高标准建设成效的一个生动缩影。高县采取“安全优先+功能分区+内涵注入”建设模式,融合本地档案文化、红色文化、特色文化,构建办公室、阅览室、整档室、档案库房“三室一库”功能布局。
新阵地的高效便捷已成为常态,全市各县(区)整合资源、协同推进,退役军人人事档案室全部高标准建成,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300万元,建成10个县级退役军人人事档案室。采取“安全优先+功能分区+内涵注入”模式,科学规划“三室一库”(办公室、阅览室、整档室、档案库房),配备专业档案设备系统及“十防”安防设施,配备“防火、防虫、防潮湿”等十防设施和视频监控设备。
高水平“管”,织密全流程安全“防护网”
机制创新,数字赋能,以兴文县“四端一平台”管理机制为引领(聚焦“移交端”规范收集审核、“入库端”精细整编备份、“出库端”严控审批时限、“维护端”保障日常运维,依托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全程监控),推动档案管理向全流程规范化、数字化跃升。
该机制有力保障了全市15.2万份、462.7万页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上周,一名大学生退役士兵因退役复学急需将人事档案调入西南交通大学,从收到调档函等申请资料到完成审批回复,我们仅用了1个工作日。”兴文县工作人员李德江高兴地说,档案管理的透明度与公信力显著增强。全市已建立配套制度10余个,提供精准查档服务超6000人次。
高效率“用”,激活服务保障“资源库”
“十分感谢翠屏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他们查阅我的人事档案,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终于让我的‘军龄接续工龄’找到依据了。”翠屏区沈吉敏老兵制作了一面锦旗,当场表达了对翠屏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
翠屏区加速从“基础保障”向“靶向服务”转型,深度挖掘档案价值。聚焦“退役军人最期盼的10件事”,积极为退役军人求职、就业创业提供档案相关内容的查阅服务179次;还加快推动“政策刚性”向“政策温度”转化,为人社、教育、民政、公安等部门提供精准信息43次,增强了退役军人在社会各领域的认可度和竞争力;深入挖掘红色档案资源,支撑选树市县两级优秀退役军人80余名,助力“兵支书”“红色宣讲员”等511名先进典型在基层治理、红色宣讲、志愿服务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