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基层动态

三力协同护英烈 温情守护传薪火​
——泸州市扎实抓好烈士褒扬纪念工作​

时间: 2025-09-30 09:41 来源: 泸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体:

丰碑无言,英魂永驻。近年来,泸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烈士褒扬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力协同机制为抓手,在烈士纪念设施管护、英烈精神弘扬、烈属关爱服务三大领域精准发力,构建起尊崇英烈、缅怀英烈、关爱烈属的全链条工作体系,让红色基因在酒城大地上代代相传。

管护有力度构建全周期守护屏障

烈士纪念设施是传承英烈精神的重要载体。泸州市以标准化、智能化、常态化管护为核心,筑牢英烈安息之地的庄严屏障。

在标准化建设方面,泸州市编制《烈士纪念设施管护手册》,建立一设施一档案管理制度,为全市7个烈士陵园、30处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逐一建立专属档案,明确管护主体、标准与责任,实现每处设施有人管、每项责任有人担。同时投入8404万元专项资金,对龙马潭区、纳溪区等6个县(区)烈士陵园实施提质改造,完成30处零散设施整修,升级后的纪念场所功能完善、环境肃穆,成为红色教育核心阵地。全市7处烈士陵园全部完成不动产权证办理并划定保护范围,为设施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科技赋能让管护更高效。全市推行实时监控+日常巡查+专项督查三位一体机制,在7个烈士陵园和30处零散设施安装68个监控点位,实现24小时全覆盖监控。建立陵园每日巡查、零散设施每周网巡制度,结合极端天气、重要节点开展专项管护,去年以来累计排查整改设施安全隐患32处,确保纪念设施完好无损环境肃穆清净

弘扬有深度打造沉浸式教育矩阵

泸州市深挖红色资源,通过建库、创课、拓面三维发力,让英烈精神融入城市血脉。

历时两年编纂的《泸州烈士英名录》成为精神传承的活字典。党史专家团队通过地方志考证、家属口述采集等方式,系统梳理2788位烈士事迹,构建起完整的英烈精神谱系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打造泸州英烈系列融媒体产品,挖掘龙厚生、曾润百等烈士的家书与事迹,录制12期专题节目,通过电视台、政务新媒体等多渠道传播,单期节目最高点击量突破10万次。​

红色阵地与教育场景深度融合。全市3处烈士陵园获批党校现场教学点,全年接待参观学习群众超5万人次。创新开展英烈事迹五进活动校园里的开学第一课讲述张映鑫烈士故事,社区中的红色盖碗茶分享革命记忆,军营内的事迹宣讲激发强军热情,去年以来累计开展特色活动86场次,实现全域育人全覆盖。​

重大节点的纪念仪式更显尊崇。每年烈士纪念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各界代表敬献花篮,少先队员献唱队歌,军警代表肃立致敬,形成全城缅怀的浓厚氛围。2025年清明期间,叙永县组织烈属跨越川滇两省开展异地祭扫,市烈士陵园通过视频连线为7位高龄烈属实现代亲祭扫,让思念跨越时空相连

关爱有温度织密精准化服务网络

让烈属生活有保障、心中有温暖是泸州褒扬工作的核心目标。我市建立精准识别、政策落地、个性帮扶的全周期服务体系,让尊崇看得见、摸得着。         

精准画像筑牢服务基础。结合退役军人最期盼的10件事活动,全市开展烈属信息大排查,建立一人一档动态数据库,编制《泸州市烈士遗属常态化联系登记本》,实现267名烈属的健康状况、生活需求等信息实时更新,确保关爱无遗漏。江阳区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为烈属提供义诊、家政等上门服务,去年累计走访慰问烈属26户,解决实际困难19件

政策红利全面释放。通过社区讲座、线上推送等方式开展政策宣讲,确保烈属优待应享尽享。目前全市已开通景点免票医疗“绿色通道”324项优待服务,优抚待遇按月足额发放,全市烈属年均领取补助4万余元。针对特殊困难群体,实施医疗优先、住房保障、教育关怀等12项暖心举措,今年以来已帮助21位烈属化解就医、就业等难题29项。​

跨区域协作拓展服务维度。深化川渝、川滇红色守护协作与荣昌、江津、永川签署一体化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信息互通、服务互联、精神共传核心方向,达成烈士寻亲、跨省联合祭扫、英烈事迹共研共传6方面专项合作,将服务维度从基础保障延伸至精神传承。四川叙永县聚焦川滇协作,通过跨区域排查找到34名异地烈士亲属,发出寻亲函15份,让漂泊的英魂归队,让烈属的思念有了归宿。正如烈属刘德连所说:千里祭扫的安排,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牵挂。

从设施管护的硬支撑到精神弘扬的软实力,从政策落实的精准度到情感关怀的暖温度,泸州市以三力协同机制书写了烈士褒扬工作的新篇章。如今,2788位英烈的事迹在酒城大地传颂,267户烈属的生活得到坚实保障,崇尚英烈、关爱烈属已成为泸州的城市风尚。下一步,泸州市将持续深化褒扬工作创新,让英烈精神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