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风采展示 / 四川英烈故事

热血青春谱壮歌,川北组织第一人

时间: 2025-09-16 15:36 来源: 省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
【字体:

吴季蟠1898—1933,字炳章,又名吴光、王家桢,四川省南充县大通乡(今南充市嘉陵区大通镇谢家嘴村)龙潭沟人。1916年,考入张澜先生创办的南充县立中学。1919年,赴北京高等法文专修馆学习。1920年6月,乘“博尔多斯号”邮轮前往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6月,加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10月,与黄知风等人一起建立川北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中国共产党川北支部任支部书记兼组织部部长1926年12月,“顺泸起义”爆发后,任第二路军政治部主任。1927年9月,参加湖北“瓦仓起义”。1933年5月4日,被军阀杨森杀害,年仅35岁。

吴季蟠

一、启蒙与旅欧:从课堂到工厂

1916年,年仅18岁的吴季蟠考入南充县立中学,他在新学课程与社会科学读本的双重影响下,逐步形成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青年志向。课堂之外,他参与校内讲演会与读书会,关注实业救国与社会改良之辩,开始尝试把救国之心转化为组织之法1919年赴高等法文专修馆学习后,他在训练中接触到欧洲社会运动史材料,视野由家国忧思拓展为对阶级问题与社会制度的系统思考。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后,他一边在工厂车间劳动,一边在夜校自修外语与理工课程,凭着勤勉和群体互助,逐渐融入旅欧中国青年圈。空闲之余,他与旅法同人讨论国内时局、工人运动与欧洲政潮,学习会与工会例会交替进行,既锻炼了语言与手艺,也熟悉了现代工厂制度与工人自治规则。正是在这段读书—劳动—组织活动并行的岁月里,他把抽象的社会理想转化为可操作的群众工作方法:尊重工人议事程序,先稳骨干、后推行动有争议先,有行动必,遇挫时稳盘,形成了后来常说的先有组织、后推斗争的工作路径。

1925年夏,回到四川南充的嘉陵江畔,他把旅欧所学与地方脉络相接,提出城市与乡村同步推进、公开与秘密相互支撑的路线:在城里夯实工人、学生、商贾之间的联动,在乡里扶植互助与自卫力量,使城与乡形成呼应—补给—掩护的整体。

二、川北第一个中共党组织诞生

19256月初吴季蟠与饶轴轩、黄知风、柏载鹍等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从法国到达上海。沈雁冰代表中共中央在码头迎接他们,并对他们说:党中央欢迎你们,党的第四次代表大会决定在全国建立和发展党组织,以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你们回川北后,建立党组织,吴季蟠为负责人。现在上海和全国一样,正展开声势浩大的反对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的运动。你们可在上海看看。沈雁冰将他们送到上海大旅社时,他们碰见留法勤工俭学才回国不久的共产党员杨伯恺。在祖国相聚,大家分外高兴。杨伯恺说:你们几位来得正好,在这干一段时间再走。吴季蟠等立即投入到火热的运动,帮助组织演讲会、声讨会、反帝大游行、发传单、写快电等。在这些活动中,他们进一步看见了群众力量的伟大。

1925秋,吴季蟠离开上海到重庆与杨闇公、冉钧建立联系,然后回到顺庆城今南充市,与中共党员饶轴轩接上关系,共同开展活动,并决定黄知风、柏载鹍回营山发展共产党员,饶轴轩负责两地联系。

192610月,吴季蟠等人积极筹备建立了川北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中共川北支部,吴季蟠为支部书记兼组织部部长支部建立以后,吴季蟠通知在南充县立中学教书的共产党员吴超然、任昭民中央已将你们的组织关系转我。不久,吴季蟠和吴超然以中共川北支部名义将南充县立中学附小教师苏俊同志发展为该支部的第一个共产党员。

三、顺庆起义:果山风云与保存实力

19266月,南充县总工会建立。同年7月,声援顺庆六合丝厂工人的罢工斗争取得胜利。中共川北支部还派党员,深入乡村进行宣传,发动农民组织农会及农民自卫军。各学校先后建立青年自强学会”“自治促进会等进步群众团体。1926年年底,中共中央批准重庆莲花池省党部关于发动顺庆、泸州武装起义的计划后,吴季蟠满怀热情参加各种有针对性的联络、宣传、组织发动等秘密工作。他以咨议官的公开身份,在士兵中宣传联络、教育中下层军官,秘密发展其中的坚定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切都为顺庆武装起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1926年12月3日,由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的顺庆武装起义爆发,起义军迅速控制顺庆全城局势,军阀何光烈只身逃出。次日,吴季蟠即以中国国民党县党部的名义,发动中小学师生上街宣传、安抚民众,发动工会、农会拥护起义军。12月10日,刘伯承在南充宣誓就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同日,吴季蟠被刘伯承任命为第二路军政治部主任。在反对四川军阀的围攻保卫顺庆的战斗中,吴季蟠等中共川北支部的党员共青团员一道,广泛发动工人、学生及各界民众为起义军运送伤员、弹药、粮食、食品等。

由于敌军随后率8个团的兵力大举向顺庆扑来,加之起义军军官阵前叛变,起义军遭受重大损失1926年12月16日,为保存实力,刘伯承率领起义军被迫撤离南充吴季蟠等中共川北支部的大部分党员与起义军一道转战金台、周口,撤退到开江县。从此,中共川北支部的革命斗争转入地下。

、隐蔽战线与壮烈殉难

1928年起,吴季蟠辗转回到四川南充,中共川北支部的革命斗争转到隐蔽战线。1929吴季蟠到三台,担任潼川高中法语教员,继续在青年学生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后来被军阀田颂尧发觉,对他进行监视。1932,吴季蟠便回到南充县大通乡间隐蔽。此时驻川东北各县的军阀杨森,秉承蒋介石旨意,疯狂开展清乡剿共,并由其堂侄杨汉域旅驻顺庆。

1933年,吴季蟠被人告密,军阀杨森向驻南充第二混成旅旅长杨汉域和南充县长易维精下令,于4月24日在南充县城黉墙街逮捕了吴季蟠。吴季蟠被捕后,同窗好友劝他检举同党,以求生存。面对威逼利诱,吴季蟠不为所动态度平静,只求单独承担坚决不吐露同人姓名。1933年5月4日,在不进行任何审问的情况下,杨森下令以“共产党首要煽动暴动罪在南充小西门将吴季蟠杀害年仅35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