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风采展示 / 退役军人风采

一线老兵说 | 青川“兵支书”白钟敏:三十年扎根基层,做群众永远的“勤务兵”

时间: 2025-10-29 18:07 来源: 思政党建处
【字体:

步入军营,他是基层中队文书兼军械员,工作有声有色,多次立功受奖;回到家乡,他初心不改扎根基层,先后担任社区文书、主任、党委书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抢险救灾冲在一线,重大任务勇挑重担,把军人的基因转化成为民服务的不竭动力。

白钟敏,现任广元市青川县骑马乡新民社区党委书记,从部队到地方,他三十年如一日工作在基层一线,脚下的胶鞋沾满泥土,手中的证书承载民心,始终践行着“我是群众勤务兵”的铮铮誓言。

图为白钟敏

初心如磐,从军营尖兵到抢险先锋

1995年12月,怀揣着对军营的向往,白钟敏穿上军装,成为重庆武警部队的一名战士。凭借扎实的军事技能和出色的文化素养,他很快被任命为中队文书兼军械员(班长)。在军营的三年里,他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不仅圆满完成各项日常工作,还多次在上级组织的军械技能大比武中崭露头角。因表现突出,他先后被评为“优秀士兵”,两次荣获支队党委“三等功”,并在军营中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自己的军旅生涯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8年12月,服役期满的白钟敏回到家乡,2001年3月加入社区班子担任文书,2005年当选居委会主任。从穿上社区工作者制服的那天起,他就把“革命军人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信条刻进了心里,每逢急难险重任务,总是第一个冲锋在前。

2008年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青川瞬间沦为“孤岛”。作为社区班子成员,白钟敏第一时间与其他干部分工协作,挨家挨户组织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仅用最短时间就搭建起集中安置区。为安抚受灾群众情绪,他逐户走访、耐心疏导;为抢救生命,他带领民兵奔赴木鱼中学参与救援。当时通讯中断,群众生活物资告急,他又牵头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四处筹集粮食、饮用水等救灾物资,连续48小时不眠不休地分发物资。直到所有群众都得到妥善安置,他才想起远在外地培训的妻子和家中5岁的儿子,在确认家人安全后,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

2010年“8·7”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当天,接到乡武装部抢险命令的白钟敏,来不及收拾太多行李,便与100多名广元民兵一道星夜兼程奔赴灾区。抵达现场后,面对随时可能再次发生的滑坡危险,他毫无惧色,带头冲进灾害现场,参与遇难者遗体搜救、转移,以及救灾物资搬运工作,用行动诠释着军人的担当。

2013年甘肃定西地震发生时,乡党委政府考虑到白钟敏此前多次参与抢险,特意没有通知他。但当他从同事口中得知消息后,立刻主动找到领导请战:“我虽然脱下了军装,但骨子里还是个兵,大灾大难面前,绝不能当‘逃兵’!”最终,他带领社区民兵救援分队圆满完成救援任务,被青川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联合评为“抢险救灾先进个人”。

2023年7月,新民社区遭遇暴雨袭击,多处道路被泥石流阻断。白钟敏再次带领党员干部冲向抢险一线,手持铁锹、锄头清理路面淤泥和石块,哪怕双手被磨出血泡也不停歇。在他的带领下,受损道路很快恢复通行,群众的财产损失被降到最低。同时,他还组织干部对受灾群众进行逐一走访,开展安抚和帮扶工作,让大家在灾害面前感受到温暖与力量。

图为白钟敏(左一)带领党员干部清理道路上的淤泥

排忧解难,社区“班长”的为民答卷

    2020年12月,在社区党组织换届中,白钟敏当选为新民社区党委书记。面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工作现状,身为社区“班长”的他,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针对社区党建资料不规范、管理杂乱的问题,白钟敏牵头建立了涵盖政治建设、党的建设等内容的综合档案库,安排专人负责资料整理与保管,推动社区软件资料实现专业化、正规化管理。为了让党建工作与实际工作深度融合,他还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和工作方案,创新推出“七个一”工作法:每月一次工作部署、每月一次回顾总结、每月一次学习实践、每月一次自我剖析、每月一次心得交流、每周一次志愿服务、每周一次群众走访。通过这一机制,社区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显著提升,实现了“学习与工作同频共振、实践与服务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

在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方面,白钟敏提出了“新箩筐思维”:“社区就是一个‘大箩筐’,群众的需求、遇到的难题,都要往里面装,我们要一件件解决好。”为此,他多方协调资源,在社区成立了法律服务工作室,为居民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和政策咨询,帮助群众解决邻里纠纷、法律维权等问题;建起就业服务工作室,一方面为辖区居民开展就业技能指导,另一方面积极对接企业,搭建就业桥梁,累计帮助数十名失地农民找到稳定工作。此外,他还建立了“脱贫风险监测库”,对社区内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进行动态监测,通过产业帮扶、临时救助等措施,坚决杜绝返贫现象发生。

图为白钟敏(右二)看望慰问社区老人

致富领航,带富群众的“领路人”

“不仅要让群众住得安心、过得舒心,还要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这是白钟敏担任党委书记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他结合新民社区的地理优势,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

近年来,他牵头组织群众新栽植茶叶500余亩。从选苗、种植到后期管护,他全程参与,每天都会到茶园查看茶叶长势和成活率,手把手指导农户浇水、除草、施肥。当遇到水源不足、管网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时,他第一时间协调相关部门解决,确保茶园管护工作顺利推进。如今,社区的茶园已逐步进入盛产期,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

在生猪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的时期,白钟敏主动带头开办生猪养殖场,用实际行动打消群众“不敢养、不会养”的顾虑。同时,他鼓励社区党员、致富能手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群众发展养殖产业。在他的带领下,社区涌现出多名种植、养殖大户,户均年收入较此前提升20%以上。

    为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白钟敏还积极引导群众转变生产经营理念,在乡村振兴中主动作为。他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电商+微商”的销售模式,帮助群众把茶叶、腊肉等特色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让社区集体经济与群众个人致富实现“双赢”。

从军营到社区,从抢险一线到田间地头,白钟敏用三十年的坚守,诠释了一名退役军人的初心与使命,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他说:“只要群众需要,我就会一直做下去,做群众永远的‘勤务兵’。”这朴素的话语,正是他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真实写照,也让他成为了新民社区群众心中最信赖的“领路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