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元市昭化区红岩镇,一位退役军人用七年时间书写了一段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传奇。他带领乡亲们把贫困落后的照壁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示范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他就是2021年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广元市昭化区红岩镇照壁村党支部书记何继光。
从“优秀士兵”到“乡村振兴尖兵”
1999年,19岁的何继光穿上军装,在部队的熔炉里淬炼成长。两年的军旅生涯,锻造了他敢打硬仗、永不服输的军人品格。退役后,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作风和担当。2014年,看到家乡依然贫困的面貌,何继光毅然放弃城市发展机会,回到照壁村。
“部队教会我,越是艰难越要向前冲!”何继光把脱贫攻坚当作新的战场。2016年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他带领村民打响了脱贫攻坚的“三大战役”:住房改造攻坚战、基础设施提升战、产业发展持久战。短短几年间,全村142户土坯房改造61户,新建77户,90%的农户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放心房,硬化村社道路23.6公里,加宽6公里,打通了连接外界的“断头路”,整治山坪塘13口,维修灌溉渠系8.7公里,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安装引水管道11.5公里,建饮水提灌1处,让全村人喝上了放心水。最让他自豪的是,71户238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再也不用为吃穿发愁了。
把“作战图”变成“实景图”
在产业发展中,何继光展现出军人特有的战略思维和执行力。他创新“党支部+专合社+农户”模式,成立全区首个由“兵支书”领办的种植专业合作社。就像在部队事事有计划一样,他为村里制定了“三步走”产业规划:短期发展见效快的海椒、蔬菜;中期培育藤椒、猕猴桃;长期布局中药材、乡村旅游。
“当兵时保家卫国,现在要带民致富。”何继光带领村民发展藤椒1300余亩,解决固定就业岗位80个,年用工达5000余人次,实现人均年劳务收入1.2万元;建成5个生态鱼塘,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村集体年收益达4.5万元;引进猕猴桃、凤凰李、脆桃等特色产业,全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0万元,118户农户通过发展产业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2021年种植中药材虎杖、黄精、菖蒲600亩,产业路子越走越宽。
永葆军人本色的“排头兵”
在村民眼中,何继光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优良作风。他把部队的先进思想和成熟经验运用到村级治理中:建立“民兵+党员”突击队,推行道路管养责任制,实行“军事化”环境卫生整治标准。
“一日当兵,终身是兵。”何继光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他创新“村民说事”制度,每月15日雷打不动听取群众意见;自筹资金10万元建设文化广场,丰富村民精神生活;疫情期间带头值守,保障村民生活物资供应。村民们都说:“何书记办事靠谱!”
从保家卫国到脱贫攻坚再到乡村振兴,何继光始终保持着冲锋的姿态。如今的照壁村,在他的带领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何继光用实干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用担当书写了“兵支书”投身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正如他常说的:“军装虽脱,军魂永在。只要组织需要,我永远是一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