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政府信息公开

四川省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思想政治工作试点经验与成效——宜宾篇

发布时间: 2025-10-27 来源: 字体:[ ]

宜宾市翠屏区大观楼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深入践行“传承一曼精神赓续红色基因”理念,探索“红色基因铸魂、党员教育强基、志愿服务力行”三维一体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有效推动退役军人在基层治理中当先锋、作表率,辐射带动广大退役军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实现退役军人从“服务对象”向“治理力量”的深度转化,为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融入一曼精神“铸魂”,红色传承润初心

激活红色“主阵地”。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联动退役军人服务站、赵一曼纪念馆、一曼母校宜宾二中,搭建“点-线-面”结合的红色研学体系,开展参观学习、实践活动上千次推广《宜宾英烈》等赵一曼主题书籍400余次展演《红色家书》等主题节目60余场借助赵一曼AI纪念馆融合多媒体、网络等技术,吸引退役军人、机关干部、师生2人次沉浸式体验红色教育场景

选树思政“领头雁”聘请赵一曼烈士的孙女陈红女士、奥运会冠军邹敬园、全国最美拥军模范罗大富担任思想政治指导员,选树文建华、贺勇强等12名退役军人先进典型,培育“红色故事会”“老兵话初心”“老兵会客室”等6个特色载体,开展“一曼孙女讲故事”“功臣模范谈峥嵘”“返乡第一课”等红色宣讲活动20余场,覆盖2万余人,用生动的典型永葆“初心”,用感人的故事滋润“心田”,用榜样的力量引领“风尚”。

建立一曼“志愿队”。组建一曼老兵志愿服务队,邀请赵一曼孙女陈红女士亲临现场挂牌授旗,将光荣与传承寄语老兵,用活化的旗帜鼓舞“军心”;建规则、强纪律明章程、重监管激励,确保让英烈精神融入服务,让红色基因深植血脉。一曼“志愿队”由组建之初的13人,逐步发展至80余名骨干,辐射吸纳千余名党员群众成为志愿者。

融合党员教育“强基”,组织建设聚合力

摸清党员“基本盘”。出台《联系走访退役军人工作办法》,组织一曼老兵志愿服务队、机关干部、社区网格员,结合办好“退役军人最期盼的10件事”等活动,通过入户核实、系统追踪等筛查机制,全面摸清党员“基本盘”,辖区现有退役军人党员1189人,占退役军人比例40.3%,流入退役军人党员26人,流出退役军人党员18人。

建好老兵“党支部”。创新组建一曼老兵志愿服务队党支部,将分散的12名退役军人党员纳入规范化管理,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发展党员2名,组织开展“情景党课”“战例教学”“兵支书讲堂”等特色组织生活15次联动社区开展“我是党课主讲人”分享活动50余场(),到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等地开展实景党课活动12,有效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

构建闭环“管理链”。建立“支部+流出地党组织”跨区域共管机制,通过动态跟踪、常态联系,及时了解流出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情况;依托“翠屏先锋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学习平台,常态化推送学习资料、党课视频460余次;利用节假日流动党员集中返乡契机,组织他们参加主题党日活动、红色研学基地见学8次;设置流入党员先锋岗,引导24名流入党员参与社区服务,纳入社区或功能型党支部管理,推动流动党员从“流入”到“融入”转变,构建起流动党员闭环教育管理体系。

融进志愿服务“力行”,担当作为惠民生

勇当巡“排头兵”。建立“定岗定责+清单管理”机制,每日开展巡江护渔行动,宣传环保与防溺水知识;每日对翠屏山2.4平方公里区域进行“巡山护林”。累计开展生态巡查2000余公里,参与1000余人次,制止破坏生态行为250余起,处置隐患点46处,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建强救援“突击队”。成立“一曼老兵安全救助队”,与街道武装部深度融合,并联合宜宾蓝豹应急救援队等专业力量,定期在重点区域开展灭火救援实战演练。累计开展消防应急救援宣传120余次、行动180余次,成功救起落水群众46人,配合处置火情92次,挽回损失300余万元。

搭建帮扶“连心桥”。服务队聚焦“一老一小一新”群体,组建“送爱到家小分队”,为特困老人送餐2800人次,服务烈属60余次,帮扶未成年人286人次;提供退役军人专岗7个,发放帮扶资金126万元,切实提升帮扶实效与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