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思念疯长的季节 我们永远记得您
时间:2023-03-29 来源:宜宾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3月7日至20日,宜宾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由市局领导带队,组织65名烈士亲属代表分两批远赴广西、云南,对安葬在广西南疆、云南边陲的12个县(市)烈士陵园内共45位宜宾籍烈士进行祭扫,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营造尊崇英烈、关心烈属的良好社会风尚。这是宜宾市第五次组织“南疆祭英烈”活动,参加的烈属中,年龄最大者80岁,最小者32岁。

广西南疆行:您的名字,我们永远记得

松柏傲苍穹,红棉祭英魂。初春三月,千里追思。

3月7日至11日,宜宾市“南疆祭英烈”广西团的27名烈属先后来到广西宁明县、凭祥市、龙州县等地的烈士陵园,祭拜长眠在此的英烈们。“今天,我们从遥远的故乡千里迢迢来到这里,脚踏着这片英雄的红土,充满着对你们的深深怀念……”现场举行了集中祭奠仪式,全体人员庄严肃立在纪念碑前鞠躬默哀。宜宾市和相关县(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分别向烈士敬献花圈。

鲜花寄哀思,初心传后人。烈属们绕纪念碑一周,依次将鲜花摆在烈士碑前,寄托哀思。每一个名字,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有一段英雄的历史。今年80岁的张修贵老人是第三次来到广西祭奠在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牺牲的弟弟张俊华。弟弟牺牲时只有21岁,留给哥哥张修贵的一封信件中只有13个字:“我到了,你们不要回信,等我来信。”

今年34岁的叶禹汗,这是第一次跟随父母来与大伯叶志刚“见面”。叶志刚于1979年3月在自卫还击作战中英勇牺牲,年仅19岁,于战后被追记为一等功臣。“虽然从未见过大伯,但从小就听奶奶给我讲大伯的故事,我以他为荣!”叶禹汗说,“学习大伯的革命精神,踏实做人、踏实做事,这是我们叶家人的家风传承。”目前在四川宜宾市和广西宁明县两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协调和帮助下,叶志刚烈士的照片镶嵌在了墓碑上。叶禹汗表示他下次要和弟弟、妹妹一起来祭扫,世世代代传承红色精神。

3月的广西,木棉花开,湛蓝的天空下,一排排烈士碑,国旗迎风飘扬,青山绿树埋忠骨,漫山遍野皆军魂。

云南边陲行:思念疯长的季节,我们看您来了!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生机勃发。3月15日至20日,宜宾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组织“南疆祭英烈”云南团的38名烈士亲属奔赴千里,来到云南金平县、屏边县、河口县、勐腊县、孟连县、麻栗坡县、马关县等地的烈士陵园,深切缅怀英烈。

在边境自卫还击作战、防御作战中,风华正茂的官兵们不畏艰难险阻,拼死冲锋向前,冒着敌人的炮火浴血奋战,用青春、用血染的风采弘扬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祖国和人民甘愿吃亏的无私奉献精神和生死相依、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取得了最终胜利,谱写出英雄壮歌。

来自宜宾筠连县的李洪会烈士,牺牲时34岁;来自宜宾叙州区(原宜宾县)的李加伦烈士,牺牲时32岁;长宁县的叶志刚烈士和叙州区的丁宏佑烈士荣获了一等功;一些战士刚入伍两个月,就牺牲在战场上,年仅十八九岁。59岁的筠连人赵德芬和她老伴一起来祭扫她的哥哥赵德均烈士时轻声地说:“哥哥,我们来看您了,市局负责人也给您鞠躬了!家里一切都好,家乡也建设得越来越好,您安息吧!”赵德芬的哥哥在战场上炸掉了一个碉堡,返回时不慎踩上地雷而英勇牺牲。61岁的王大文、53岁的王大中两兄弟到大哥王大伦烈士的墓前祭拜,献上鲜艳的黄菊花。57岁的珙县人李泽昌和老伴一起在祭扫大哥李泽刚烈士时回忆说:“战场上,他头部受伤流血,但轻伤不下火线,后来大腿动脉被敌人的机枪子弹打中了,血流不止而光荣牺牲,年仅19岁。”64岁的张同才和老伴在大哥张同刚烈士的墓前深深鞠躬,他特意把老母亲去世时的视频带起来放给大哥看。

每到一个烈士陵园,烈属们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者都整齐地列队、默哀、三鞠躬、诵悼文、送花篮、献鲜花,深入当地烈士纪念馆参观见学,在烈士墓前告知家乡发展情况,告慰烈士在天之灵。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

此次组织烈士家属到广西、云南祭扫烈士,历时11天,往返6000余公里,得到了烈士安葬地有关部门的支持和肯定,受到了烈属的赞扬和社会的好评,进一步浓厚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社会氛围。

宜宾市认真按照退役军人事务部和省退役事务厅的“清明祭英烈”工作部署会的要求,及时召开全市祭扫工作会,认真谋划祭扫工作,积极落实退役军人事务部等5部门制发的《关于做好烈士亲属异地祭扫组织服务工作的意见》,迅速回应烈属异地祭扫需求。成立市局领导带队、业务科室和县(区)局人员为成员的祭扫工作组,确定行程路线,细化祭扫方案。提前与广西、云南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做好沟通对接,准备好音响、话筒、花圈、鲜花等祭扫所需用品;对参加祭扫的所有烈属进行体检,签订异地祭扫承诺书,安排年轻烈属专门照顾年老烈属并全程予以陪同,明确工作人员“一对一”保障服务;联系市优抚医院派出随行医生,备好常用药品,全程保障医疗服务。出行全过程全员统一标识、住宿和行动,确保安全。通过异地祭扫、缅怀,了解先辈革命事迹,让红色基因、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